真正的健康是什麼?認識BPSS全人健康四大關鍵,不用藥也能走向身心靈安適之路

楊紹民醫師 • 2025 Apr 19

想像一下,如果真的冷了,會有人畫一件外套披在自己身上嗎?
如果真的餓了,能靠紙黏土捏出的飯菜填飽肚子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
我們都知道「真的需要」不能只靠「看起來像」來滿足。健康也是如此。

什麼是BPSS?重新定義健康的四個層次

早在 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更是在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上達到完全的安適狀態。」

隨著近年科學研究不斷進展,「靈性健康」的概念也逐漸被納入討論,形成現在常說的 BPSS 全人健康架構

  • B = Bio 生理健康:身體機能正常,飲食、運動、作息有節律。
  • P = Psycho 心理健康:能管理壓力、覺察與表達情緒、擁有內在彈性。
  • S = Social 社會健康:有支持性的人際連結,能參與與貢獻社群。
  • S = Spiritual 靈性健康:擁有生活的意義感、內在價值觀與存在的穩定感,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

這四個層面緊密交織,缺一不可

靈性練習能改變大腦與免疫系統?研究告訴我們的事

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靈性練習(如靜心、祈禱、內在觀照)可以:

  • 降低發炎指數
  • 調節壓力荷爾蒙
  • 提升腦部連結與神經可塑性

甚至有研究顯示:有10%的腫瘤患者在進行靈性練習後,腫瘤體積縮小

這並不是玄學,而是來自大腦神經與身心互動的科學依據。心理的調整、社會連結的支持、靈性的安定,都會反過來影響身體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起點:從哪裡開始都不嫌晚

  • 情緒管理與表達,關乎自律神經的穩定與內在感受
  • 人際互動與社群參與,讓我們感到被支持、有價值
  • 靈性練習與自我對話,讓心安定、生命有方向

只要願意開始改變,從哪個層面著手都可以。健康,不是零與一的選擇,而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結果。

【簡易自我檢視:你在哪個層面最需要照顧?】

(可用選擇題、打勾題等方式呈現)

 □ 我常常覺得睡再多還是累(生理)
□ 我的情緒容易被別人一句話影響一整天(心理)
□ 我不太想與人互動,或覺得被誤解、孤單(社會)
□ 我對生活缺乏方向或意義感(靈性)

👉 若有超過兩項勾選,代表你可能需要關注這個面向的健康狀態喔!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我 2025 Sep 5
「放鬆為什麼反而焦慮?」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感受: 明明想好好休息,卻越放鬆越焦慮;睡了一整晚,白天仍然渾身疲倦、腦袋像塞滿棉花。甚至做了健康檢查,各項數據都顯示正常,但身體和情緒卻依舊失衡。 這種現象,正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假休息」:身體躺下來了,心卻還在高速運轉。要真正恢復活力,不只是靠睡眠,而是需要一種更深層的能力——安頓自己。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26
什麼是「社會處方」? 近年來,英國興起了一種新型健康照護方式,稱為 社會處方(Social Prescription)。 與傳統醫療不同,社會處方的重點不在藥物,而是透過 生活處方 幫助人們改善身心狀態。 例如,當患者因孤單或壓力大去看醫生,醫生可能不只開藥,而是建議他去參加健走團、藝術課程,甚至到公園當志工。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發現,許多健康問題來自心理或社會因素,因此推廣此政策,藉由社會連結與參與來改善焦慮、憂鬱與孤立問題。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8
你是否常感到身心疲憊卻說不上原因?明明睡滿八小時,卻醒來依舊無精打采?又或者,孩子總是無法專注學習,卻找不到明確診斷? 現代醫學與自然療法正在攜手透過3D腦波檢測,揭開情緒、專注、睡眠與潛意識運作的真相。這篇文章將帶你從腦波的基礎知識開始,一步步深入解析腦波分類、不同檢測方式的差異,並說明什麼情況下適合做3D腦波圖,幫助你找回身心節奏與自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