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預言與資訊洪流,我們的身心正在經歷什麼?
當面對像「2025/7/5地震預言」這類災難性訊息時,我們的身體常在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啟動了緊急應變模式。這篇文章從神經科學與身心療癒的角度,深入解析我們是如何接收、處理資訊,以及長期焦慮如何影響自律神經、免疫、消化與情緒系統。並提供5個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從過度警戒中找回內在的安全感與穩定節奏。這不是「太敏感」,而是身體正在提醒你:是時候好好照顧自己了。

資訊還沒落地,身體卻已經開始反應
在災難預言與資訊洪流中,我們的身體正默默承受什麼?——自律神經失調的隱形危機
近來,網路上關於「2025/7/5 大地震預言」的討論頻頻登上熱門話題,許多人心中升起不安、恐懼與焦慮。在這個資訊隨時湧現、情緒瞬間被放大的時代,災難或許還沒發生,我們的身體卻早已默默啟動了「緊急模式」。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接收與處理壓力的?
特別是高敏感族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s, HSP),他們的大腦對外界訊息的反應更為強烈。研究顯示,高敏感者的杏仁核活動時間較長,回復到穩定狀態的時間也較慢。這表示如果你對災難訊息感到特別不安,那不是你太脆弱,而是你本來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接收到『潛在危險』的訊號。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最近的你:
- 更容易心悸、焦慮
- 睡到一半驚醒
- 白天提不起精神,卻又無法靜下來
就像泡在一種看不見的緊繃感中,身體不斷「待命」,但又不知道在等什麼。其實,這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的神經系統正在超時加班。
當我們滑手機、看新聞、聽朋友轉述一則災難預言時,這些資訊會迅速被大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接收。杏仁核專門負責「危險偵測」,它不會幫你判斷是真是假,而是本能地做出反應:「不妙,得準備逃跑或應對!」接著,大腦下視丘啟動,發出訊號給自律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讓我們進入「戰或逃」模式。
當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超載,會發生什麼事?
這一連串反應原本是幫助我們逃命的,但當災難預言一則接一則、訊息無所不在,我們的身體就會像開著「急診室模式」24 小時不關機。
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有一個重要的主角叫做『迷走神經』(Vagus Nerve),它就像身體裡的安撫訊號中樞。當你進行深呼吸、接觸溫暖的人、被輕柔地觸碰,這些行為會刺激迷走神經的活性,幫助身體從警戒模式切換為修復與休息狀態。這也是為什麼簡單的泡澡、慢走、擁抱自己,其實都有療癒作用。
不是你太敏感,而是系統更敏銳
此外,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會分泌皮質醇(cortisol)和腎上腺素(adrenaline)等壓力荷爾蒙。這些激素短期內有助於我們應對危機,但若長期過量,會影響記憶力、免疫系統,甚至擾亂女性的月經週期與荷爾蒙平衡。這也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在長期壓力後會出現月經紊亂或更年期症狀提早等現象。
資訊消化不良:你的腸胃也在承擔情緒
每天吸收的訊息,就像吃進大量的食物。如果沒有時間好好消化(也就是內在整合與休息),這些訊息就會變成情緒的『毒素』,卡在腸胃,也卡在心裡。很多人在壓力大時容易腸胃不適,其實不只是吃壞了肚子,而是『想太多』消化不了,這一點,中醫與現代腦腸科學都有共識。
迷走神經:身體的修復開關
我們的神經系統天生就需要連結。美國神經科學家 Stephen Porges 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指出,當我們能與人產生信任與連結時,身體會自然進入修復模式。反之,孤立、壓抑情緒,會讓警報系統長期處於打開狀態。所以,有人聽你說話、有人在身邊陪伴,不只是心理上的安慰,更是身體上的療癒。
5 個日常練習,讓你關掉內在警報器
以下這幾個簡單的日常練習,可以幫助神經系統找回平衡:
- 呼吸練習:每天 3 分鐘,吸氣 4 秒、吐氣 6 秒。這個比例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讓身體「知道可以休息了」。
- 重建身體感:用走路、泡澡、按摩、踩地等方式,把注意力從腦袋帶回身體,讓你回到當下的感覺裡。
- 建立安全感儀式:每天一個固定時間,靜心、寫日記、對自己說「我在」,這是一種信號:我有在陪我自己。
- 補充神經營養:補充 Omega-3(堅果、亞麻仁、藻油),有助穩定大腦與神經系統,減緩慢性緊繃。
- 找人說話/被陪伴:不是一定要找到答案,而是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放心地說:「我最近真的很焦慮。」
焦慮不是壞事,它只是提醒你還在在乎
你會焦慮,代表你還在關心、還在連結、還在努力。我們不會急著「處理你」,而是陪你一起,看見那些讓你不安的訊號,並一點一滴找回內在的穩定。願你知道:你不再需要為明天過度警戒,你可以從今天,慢慢地回到自己的節奏裡。
當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長期超載,會進一步影響:
- 睡眠品質:夜裡淺眠、容易驚醒,甚至無法進入深層修復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過敏反應增加
- 消化功能:胃口變差、腹脹、腹瀉或便祕交替
- 情緒穩定度:易怒、健忘、情緒易波動
- 認知功能:腦霧感、專注力下降、反應變慢
我們以為自己只是「想太多」,但身體其實早已在為這些情緒與資訊,付出代價。
你可能已經嘗試過早點睡、多喝水、少滑手機,卻還是覺得沒用。那是因為問題的根源,不只是「行為」,而是你的身體是否感覺安全。邁向好轉的第一步,不是要你馬上變好,而是慢慢建立一個訊號:現在的我,不需要再那麼警戒了。
我們天生需要連結與陪伴
在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我們常見到——很多人以為自己是「焦慮體質」、「睡不好」、「腸胃不好」,其實,那些只是神經系統發出的訊號。你的身體,不是真的壞掉了,而是還活在一場沒被關掉的警報中。
如果你感受到持續的身心疲憊與焦慮,歡迎與我們聯繫,讓我們陪你一起關掉身體裡的警報器,找回身與心真正的平靜與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