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從拒學到找回自信,當青少年陷入情緒低潮時,該如何陪伴?
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
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廓庵和尚・《十牛圖頌》・〈騎牛歸家〉~
在《十牛圖》中,「牧牛」象徵著對內在心性的馴服與探索,而這正是 E 先生的歷程。他從一開始的迷惘與憤怒(尋牛、見跡),到陷入自我懷疑與痛苦(得牛、牧牛),再到最後開始接納自己、與世界和解(騎牛歸家)。
而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男孩,從曾經的失落與憤怒,到如今能夠靦腆地笑著,我心中湧起無限的感動,正如這樣的歷程一樣。青少年情緒障礙的調適並不容易,這是一場家庭與個人的成長歷程。

當拒學成為警訊,青春風暴席捲而來
當諮商室的門關上,他終於壓抑不住內心的情緒,失控地嚎啕大哭。
他說,從前不用太努力,成績也能名列前茅,但現在無論怎麼讀書,成績卻每況愈下。而家人對他的期待與過去的光環,成為了最讓他窒息的壓力。
從「你只是想太多」到「我真的無能為力」——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核心問題
青少年情緒障礙並不只是單純的情緒問題,而是大腦功能的異常調節。
- 前扣帶迴「沒電」 → 影響專注力與動機,讓他無法專心學習。
- 額葉皮質「當機」 → 影響情緒抑制,讓他對壓力反應過度激烈,甚至出現成癮行為。
- 慢性低度發炎 → 影響神經傳導,讓情緒反應更不穩定,身體也更容易疲憊。
這不只是「想開一點」、「不要想太多」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往往是青少年最常聽見的話。
「難道你們以為,我想這樣嗎?」
他無法適應新環境、讀不進書、無法融入社交圈,卻被期待要「成長」與「包容」,這讓他的內心充滿憤怒與無助。
當青少年陷入情緒低谷,如何陪伴?
在諮商過程中,他的情緒時常如風暴般爆發,憤怒、不滿、委屈交織。他會激烈地批評家人、老師、同學,甚至出現激烈的對抗行為。
在這個階段,我們透過:
- 密集的心理諮商 – 幫助他釋放累積的情緒,找到問題核心。
- 高劑量抗氧化點滴 – 減少慢性發炎,幫助神經修復,提高情緒穩定度。
- 調節自律神經功能 – 幫助他的大腦從「生存模式」回到「成長模式」。
這不只是情緒問題,更是身體機能失衡的反應!
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陪伴,而不是施壓。在這段過程中,父母的情緒同樣充滿了無力感,甚至考慮是否該讓他住進精神病房。但當我們讓他們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雙方才開始建立真正的溝通橋樑。
走出低潮,青春期的學習與成長
當他情緒稍微穩定後,他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上,例如練琴、學網球、補習、交友。然而,他依然會面對失敗,例如感情挫折、學業壓力、社交不順。
「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沒有辦法?」
他的學習能力仍未完全恢復,但比起過去的憤怒與自我防衛,他開始願意「討論」與「嘗試」。
- 他學會在挫折後繼續嘗試,而不是一味批評環境。
- 他開始願意與家人對話,而不是單方面抱怨。
- 他發現,成長不是立即見效的,而是一步步累積而來的。
在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歸屬感與被接納」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些年,他透過不同的人際關係,學習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理解別人、如何適應這個世界。
從抗拒到成長,真正的自我覺醒
當他走進診間時,不再是當初那個滿腔憤怒、拒絕溝通的孩子。雖然仍然會犯錯,但他開始展現成熟的自我覺察力,願意接受討論,甚至開始理解父母的角度。
真正的成長,不是「被教會」,而是「自己悟到」。
諮商過程中,他展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
- 當別人指正他的錯誤,他不再憤怒,而是開始反思。
- 他不再只是單方面發洩情緒,而是願意深度對話。
- 他學會在人際關係中,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讓關係更順暢。
雖然距離真正的穩定還需要時間,但他已經走在更健康的道路上。父母也回饋,兒子與家人的互動比過去成熟許多,願意修復關係,不再將自己封閉在憤怒與自卑的世界裡。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管』出來的,而是透過理解與支持,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對青少年而言,他們的「牛」可能是自我價值的認同、與世界的和解、或是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位陷入情緒困境的青少年,都在與自己的「牛」對抗,而我們能做的,不是強迫他馴服,而是陪伴他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與內在世界和平共處。
你身邊有青少年陷入情緒困擾嗎?
- 拒學、成績下降,卻無法找到原因?
- 情緒容易爆發,與家人溝通困難?
- 對未來感到迷茫,缺乏自信?
- 有憂鬱傾向,卻不知如何改善?
這些問題,並非只是「想太多」,而是需要身心整合的支持。診所提供個人化的調理方案,從心理諮商、身體修復到家庭溝通,幫助青少年找回內在穩定與自信。
如果你也在尋找支持,歡迎與我們聯繫,一起找出最適合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