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總是照顧別人,卻忽略了自己?助人工作者的健康提醒!

楊紹民醫師 • 2025 Apr 2

你是否也是這樣的人?習慣照顧他人,卻常常忽略自己的狀態,覺得自己還撐得住、不算太累,但身體卻開始發出警訊?

B 小姐是一位專業的助人工作者,擁有超過 10 年的資歷,長期陪伴不同個案,面對各種複雜的情緒與需求。雖然工作壓力大,她總覺得自己應對得宜,旁人也形容她是個意志力強、健康樂觀的人

然而,幾個月前,她開始反覆出現帶狀皰疹,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免疫系統可能出了問題。由於希望深入了解身體真正的狀況,她來到了診所進行檢測。

總是「撐著」,身體卻發出警訊?檢測結果讓她驚訝!

檢測結果顯示,B 小姐的身體其實已經累積了長期的壓力與負擔,並非她想像的「沒什麼大問題」:

  • 代謝毒素指數偏高 – 長期壓力導致身體解毒能力下降,累積過多的自由基與毒素,影響免疫系統。
  • 心血管彈性降低 – 這表示血管的健康狀態受影響,與長期壓力與疲勞有關。
  • 自律神經失調(至少中度) – 長期照顧他人,卻忽略了自己,使得身心無法有效調節壓力,導致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無法平衡。

這樣的結果讓 B 小姐開始反思:她一直以為自己「可以應付」,但事實上,身體早已在發出求救訊號。

這樣的狀況,其實不只發生在她身上,許多在醫療、心理諮商、社工、教育等領域的助人工作者,都可能面臨相似的挑戰。長期以來,這些專業人士習慣將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卻忽略了自己內在的耗損,導致免疫力下降、自律神經失衡,甚至引發慢性疾病。

從根本調理,找回能量與健康!

在與診所深入討論後,B 小姐決定展開抗氧化修復療程,幫助身體排除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並恢復內在平衡。

  • 抗氧化點滴 – 透過高效抗氧化營養素,提升細胞修復能力,幫助身體對抗長期累積的壓力與發炎反應。
  • 自律神經調理 – 透過療程幫助神經系統恢復穩定,減少交感神經長期過度運作帶來的身心影響。

第一次療程後,B 小姐立即感受到能量的飽滿感,她說:「那種持續性的疲憊感,竟然短時間內就明顯改善!」

她還發現,因為長期有靜心的習慣,療程後的靜心品質也明顯提升,思維變得更加清晰,甚至開始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學會慢下來,享受真正的放鬆

最讓她驚喜的是,最近身邊的朋友紛紛問她:「妳的皮膚怎麼變亮了?」她才意識到,身體健康的改善,不僅影響內在狀態,也讓外在氣色煥然一新

她開心地回饋:「這次來診所,不只是為了改善免疫力,更像是重新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你的身體,也正在發出「該休息了」的訊號嗎?

如果你也是助人工作者,或長期承受壓力、總是先照顧別人,請試著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看看你是否有以下情況:

  • 總覺得累,但還是撐著繼續做
  • 身體開始出現免疫力下降的警訊,例如頻繁感冒、過敏加重或帶狀皰疹
  • 專注力下降、思緒混亂,甚至影響到專業判斷
  • 身體恢復力變差,傷口或疲勞需要更長時間修復
  • 失眠、淺眠,或總是覺得睡不飽

這些都可能是身心壓力累積過多,導致自律神經失衡與免疫力下降的結果。如果我們一直忽略這些訊號,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影響到我們最珍視的工作與生活品質。

如何讓身心回歸平衡?

  • 適度休息,讓身體有時間恢復
  • 補充抗氧化營養,降低氧化壓力
  • 練習深呼吸或靜心,幫助自律神經調節
  • 建立身心照護習慣,例如適度運動、攝取均衡營養
  • 透過專業檢測,了解身體真正的狀態,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理方式

診所提供的個人化修復方案,不只是治療表面症狀,而是深入了解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提供適合的整合性調理,讓你真正找回健康與活力。

如果你也感受到身體的疲憊與壓力影響,歡迎與我們聯繫,一起找到適合你的平衡之道!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我 2025 Sep 5
「放鬆為什麼反而焦慮?」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感受: 明明想好好休息,卻越放鬆越焦慮;睡了一整晚,白天仍然渾身疲倦、腦袋像塞滿棉花。甚至做了健康檢查,各項數據都顯示正常,但身體和情緒卻依舊失衡。 這種現象,正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假休息」:身體躺下來了,心卻還在高速運轉。要真正恢復活力,不只是靠睡眠,而是需要一種更深層的能力——安頓自己。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26
什麼是「社會處方」? 近年來,英國興起了一種新型健康照護方式,稱為 社會處方(Social Prescription)。 與傳統醫療不同,社會處方的重點不在藥物,而是透過 生活處方 幫助人們改善身心狀態。 例如,當患者因孤單或壓力大去看醫生,醫生可能不只開藥,而是建議他去參加健走團、藝術課程,甚至到公園當志工。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發現,許多健康問題來自心理或社會因素,因此推廣此政策,藉由社會連結與參與來改善焦慮、憂鬱與孤立問題。
作者: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 2025 Aug 8
你是否常感到身心疲憊卻說不上原因?明明睡滿八小時,卻醒來依舊無精打采?又或者,孩子總是無法專注學習,卻找不到明確診斷? 現代醫學與自然療法正在攜手透過3D腦波檢測,揭開情緒、專注、睡眠與潛意識運作的真相。這篇文章將帶你從腦波的基礎知識開始,一步步深入解析腦波分類、不同檢測方式的差異,並說明什麼情況下適合做3D腦波圖,幫助你找回身心節奏與自我平衡。